搭建網絡交流平臺 促進市場穩健發展
——(區)縣政府人才網站建設的問題與對策
眉山市東坡區人事局調研課題組:侯明祥、唐彬
網絡求職、招聘以其無區域和時間限制、范圍廣、便捷、費用低等優點,越來越受到企業和求職者的青睞。長期以來,(區)縣政府所屬的人才交流機構由于受傳統思想觀念及諸多因素的影響,在人才網站建設、運營與維護等方面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直接影響了其作用的發揮。筆者結合多年來的人才交流及人才網站建設工作實際,著重就(區)縣人才交流機構如何整合資源建設人才網站、完善網站服務功能及后期管理,搭建網絡交流平臺談談其中的難點問題及相關對策,供(區)縣人事人才部門參考。
一、 建設(區)縣人才網站的重要性
隨著信息化的迅猛發展,網絡求職、招聘已逐漸成為人才交流業務的一個重要方面,發展前景廣闊,在日益發達的信息時代愈來愈凸現出其他媒體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利于擴大宣傳,樹立人才交流機構形象。隨著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和人才交流業務的迅速發展,服務模式的轉變,宣傳工作在(區)縣人才交流機構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利用網絡宣傳媒體的傳播作用,更能及時、充分、以“一對一”的特殊效果,廣泛向社會宣傳人才交流機構的服務宗旨、服務領域、辦事流程、最新動態,促進人才交流機構各項工作的全面開展,樹立全新的社會形象。
2、能充分打破空間限制,節省用戶成本。地處相對欠發達地區的(區)縣級人才交流機構的工作容易受交通限制,如眉山市轄1區5縣中,目前僅有東坡區人才中心(眉州人才市場)建立了人才網站,其他5個縣的求職者只能選擇地處中心城區的眉山市人才市場和眉州人才市場求職,全市約有三分之二的求職者奔波于求職往返的路途當中,從而產生了求職者高額的交通、住宿、生活等費用。這些縣的許多企業辦理招聘業務也將花費大量的時間、附加費用才能親臨市區的人才交流機構辦理。
3、能更好地整合資源,加快市場化建設進程。人才交流機構要走出人才資源枯竭、市場功能不全、競爭力不強的洼地,就必須在資源整合和經營理念上下大功夫。整合人才資源將有利于 “有形”市場與網上市場的有機整合,賦予人才交流機構全新的經營理念,把人才交流機構建設成為服務模式多樣化、設施完備、運轉有序的“人才超市”,使各類人才應有盡有,應備皆備。
4、有利于各地人才交流機構之間的資源共享、合作。目前,人才交流機構正向區域性人才交流合作機制方向發展,并將逐步形成人才互通互用、合作共贏的格局。而人才網站則給各地人才交流機構之間打破空間限制,進行全方位資源共享提供了最好的條件。人才交流機構如果連網站也沒有,將無法享受到資源共享的優勢與便利,也將失去最好的合作、發展契機。
1 覆蓋面廣
互聯網的覆蓋是以往任何媒介都無法比擬的,它的觸角可以輕易地延伸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網絡招聘依托于互聯網的這個特點,達到了傳統招聘方式無法獲得的效果。2000年,IBM通過網絡招聘的消息只在全國7個城市的14所學校張貼了海報,而且沒有在校園里進行任何宣傳活動,卻收到了來自包括英、美、日、澳等地留學生在內的13000多份簡歷,學校數目也遠遠超過了14所,招聘活動的覆蓋面是公司自己都始料未及的。
2 方便、快捷、時效性強
網絡招聘的雙方通過交互式的網上登陸和查詢完成信息的交流。這種方式與傳統招聘方式不同,它不強求時間和空間上的絕對一致,方便了雙方時間的選擇。互聯網本身不受時間、地域限制,也不受服務周期和發行渠道限制。它不僅可以迅速、快捷地傳遞信息,而且還可以瞬問更新信息。這種基于招聘雙方主動性的網上交流,于無聲無息之間,完成了及時、迅捷的互動。
3 成本低
網絡招聘在節約費用上有很大的優勢。對于畢業生來說,通過輕點鼠標即可完成個人簡歷的傳遞,原本一個月才能完成的信息整理、發布工作,現在可能只要半天就能夠完成。這既節約了復印、打印費用,還省卻了一番鞍馬勞頓。對用人單位來講,網絡招聘的成本更低。
4 針對性強
網絡招聘是一個跨時空的互動過程,對供求雙方而言都是主動行為,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個人都能根據自己的條件在網上進行選擇。這種積極的互動,減少了招聘和應聘過程中的盲目行為。目前,一些大型的人才招聘網站都提供了個性化服務,如快捷搜索方式,條件搜索引擎等,這進一步加強了網絡招聘的針對性。
5 具有初步篩選功能
目前,構成“網民”主體的是一個年輕、高學歷、向往未來的群體。通過上網,招聘者就已經對應聘者的基本素質有了初步的了解,相當于已經對他們進行了一次小型的計算機和英文的測試,對應聘者作了一次初步篩選。
二、 (區)縣人才網站建設的現狀及面臨的困境
根據近期四川省人才交流協會《四川省(區)縣政府人事部門所屬人才服務機構基本情況的調研報告》顯示,全省共有135個縣(市、區)政府人事部門所屬人才服務機構在開展人才交流業務活動,但僅有41.5%的人才交流機構建立了人才招聘網站。為進一步探求(區)縣人才網站運營的實際效果,筆者用GOOLE及百度搜索引擎,分別對全省所有的行政區劃縣,按 “××人才交流中心”、“××人才網”、“××人才市場”關鍵字的形式搜索當地的人才網站,通過將搜索結果排名在第一頁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到調查表(詳見附件)。調查結果顯示,(區)縣人才網站建設的力度還不夠,實際效果不理想,原因如下。
1、 認識不到位,網站建設處于停滯狀態。今年8月,我們曾派人到我市的大部分縣人才中心考察,結果發現80%以上的縣對人才網站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大部分縣的人才交流機構僅有1-2名工作人員,僅配置1臺電腦用于畢業生報到、人事代理、戶口管理、計劃生育管理、公招報名等業務的開展,網絡求職、招聘業務基本上處于停滯狀態。
2、 投入不到位,工作開展緩慢。許多(區)縣人才交流機構的日常人才交流工作開展得很好,但在網站建設方面的資金、人力投入不足,已建成的網站結構及頁面布局不合理;還有一部分區(縣)不重視網站的后期維護投入,也無專人進行網站維護、升級,致使效果一直不明顯。久而久之,便產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工作開展緩慢,網站建設的步伐明顯落后于“有形”市場建設。
3、 網站功能落后,服務模式單一。目前,不少(區)縣人才網大部分僅有政府人事政務信息宣傳功能,只是提供一個網絡信息發布平臺,連基本的“自助求職應聘”和 “自主招聘”功能都沒有,網站內僅有極少的陳舊信息供招聘企業和求職者自主瀏覽,這只不過是傳統平面媒體招聘方式的簡單延伸,沒有體現出網絡招聘的便捷、互動優勢。
4、 后期管理跟不上,網站穩定性差。很多區(區)雖然建立了人才網站,但沒有對網站進行有效監管,責任不到位,造成信息更新、系統維護不及時,還有一部分(區)縣人才網站租用的服務器(或虛擬主機)、域名不穩定,經常無法訪問,穩定性差。
5、 (區)縣人才網站建設面臨的困境及原因。筆者用GOOGLE及BAIDU引擎,搜索四川的很多(區)縣人才網站,結果發現排名靠前的網站大部分是全國各大型人才網的分站點,打開這些網站后,根本就沒有當地的招聘及求職信息。為什么我省有如此多的(區)縣人才交流機構未建立人才網站或網站經營效果不理想呢?其主要原因如下:(1)、近年來,網絡求職招聘迅猛發展帶動了人才網站的發展,市場主要份額被許多大型商業性人才網站瓜分,后期建立的網站將面臨著激烈的競爭。(2)、缺少專業技術人員,不少地方的人才網采用工程外包的形式建立,而工程承包方的網站開發人員不精于人才交流業務的運作,所設計的網站內容基本上是千篇一律,業務整合功能及實用性差;(3)、缺乏資金,體制不健全,從省到各市人事部門無硬性規定各(區)縣人才交流機構必須建立人才網站,且目前缺少人才網站建設的標準及管理制度,普遍缺乏建站資金,特別是后期運行維護宣傳經費沒有日常經費保證。
四、(區)縣人才網站建設的對策
作為(區)縣人才網站,由于缺乏經費,技術和充分的資源基礎,在建站初期貪大求全并不現實,應是做到信息“發得出,收得到,及時更新、有效”。通過不斷積累運管經驗,積累各類信息資源,堅實發展基礎,在此基礎上,根據人才網站的發展規律,結合自身實際的謀求發展壯大之路。
1、依托人才大站點謀求發展,汲取經驗。要搞好(區)縣人才網站建設,首先從領導開始就要轉變思想觀念,克服資金困難,俗話說“事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實踐證明,什么事情,只要開了頭,就不覺得難了,人才網站建設亦也如此。如眉州人才網,在1999年建立初期,也遇到了很大的挫折,但人事局領導大膽決定克服一切困難,建立人才網站,因開始無經驗,領導便決定走出去與成都人才網合作建立“東坡分站”網頁,雖然網頁無互動求職招聘功能,但依托成都人才網的宣傳優勢及龐大的訪問量,為本市場下一步網站建設奠定了基礎。在此期間還通過“東坡分站”的宣傳,為本地的銀鵬企業推薦了優秀黨務工作人員王阿根同志,受到省委組織部門的認可。后來,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我們勇于開拓、創新,加大人才網建設力度,經過9年的運營,眉州人才網已初具規模,在當地及周邊市(區)的網絡求職招聘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該人才網站(www.wwwmonline.com)在全省人才網站綜合排名前十位,日均訪問量達2.5萬人次,累積訪問量超過1490萬,網上招聘企業超過800家,網絡人才庫達3.6萬,在人才、社會、經濟效益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2、配備行業內專業技術人員建立網站。在人才網建立以前,要注意選拔配備勤于學習、刻苦鉆研、能吃苦耐勞、勇于開拓創新的業務及技術兼備的人才網站開發人員。網站開發人員除了做好技術工作外還要直接參與日常人才交流的各項業務工作,避免 “閉門造車”式的純技術開發,而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缺陷。為了保證人才網站系統的先進性、適用性,在網站建設前還要向求職招聘雙方發放調查問卷,經過分析匯總后定制開發系統,長期專人負責,確保人才網站能符合當地的實際需求。同時,人才網站隨著用戶需求、市場變化、技術更新應及時進行升級、改版。
3、全方位宣傳,加大網站推廣力度。特別是在網站開通初期,要充分利用現場招聘會、日常求職推薦、電視、報紙等多種宣傳渠道進行廣泛宣傳,同時也要加大與各人才網站的友情鏈接及網上推廣,具體做法是:(1)、選定網站推廣關鍵字,通過免費搜索引擎、分類目錄等具有在線檢索功能的網絡工具進行網站推廣,如GOOGLE、BAIDU、SOHU、SINA搜索引擎推廣;(2)、通過電子郵件推廣,搜集當地知名企業或用戶的郵件地址,用郵件群發軟件(如郵件營銷大師),擬定合適的郵件標題及正文進行郵件群發,提高人才網站的知名度;(3)、資源合作推廣,通過與其他人才網站交換鏈接、廣告、等方式,在人才網站之間實現互相推廣;(4)、通過信息發布推廣網站,將有關的網站推廣信息發布在求職者及招聘企業可能訪問的網站上,利用用戶在這些網站獲取信息的機會實現網站推廣,如將信息發布在在線黃頁、論壇、博客網站等上面。
4、注重資源整合,增加人才網站的實用性。因(區)縣資源相對有限,要想更好地發展人才網站的作用,就必須注重資源整合,如果開設的欄目沒真正體現“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的整合,便沒有體現人才網站的便捷與優勢。(1)、整合招聘會資源,開通現場招聘會網上報名通道,很多參會企業在網上報名時,便可對您的網站產生“好感”,一并選擇了您的網上招聘業務,方便招聘企業的同時提高了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也便于將參會企業、招聘職位等詳細信息提前公開,提升招聘會的效果,一舉多得;(2)、整合人事代理業務平臺,開通人事代理、檔案管理、戶口查詢系統,很多畢業生在找工作的時候便能輕易地查詢檔案管理費繳納情況,同時也方便畢業生進行網上求職;(3)、開通流動黨員管理平臺,東坡區人才中心黨支部共有217名流動黨員,其中在市外工作的有141人,市外工作的人員一直是流動黨員管理的癥結,開通了網上流動黨員管理平臺后,流動黨員們能及時地了解支部動態及與支部取得聯系,也方便其網上求職;(4)、開通大學生實習基地網上報名通道,讓在校高校畢業生能輕松地在網上免費報名參加實習,加大了宣傳的同時起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應;(5)、整合市場LED顯示屏與網上資源,篩選合適的網絡招聘信息、招聘會參會單位等信息,實時顯示在招聘大廳的LED屏幕上,滿足不會上網人群的求職需求;(6)、與相關大專院校聯網,讓畢業生及時了解就業信息。各(區)縣人才交流機構,應根據當地用戶的需求、市場行情,有針對性地整合資源,開展自己的特色服務。
5、加大信息搜集力度,提高人才網站的“含金量”。試想,如果一個人才網站經過長期經營后,僅有不到千人的人才庫,招聘企業何能從人才庫中搜索出實際需要的各類人才,招聘信息量太少,求職者也不會經常訪問您的網站,沒有訪問量就難以產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就不能解決網站的持續發展問題。人才網站要想脫穎而出,必須加大信息搜集力度,具體建議如下:(1)、充分利用辦理人事代理業務的畢業生信息,在辦理人事代理業務時,主動將有求職需求的畢業生信息錄入人才庫,經實踐證明此種做法是網站建設初期的有效做法;(2)、建立“網絡查詢室”,方便沒有上網條件的求職者自主網上求職登記;(3)、與本地高校的就業平臺對接,如眉州人才市場與眉山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采用嵌入網頁的形式與該校的就業網對接,創造有利條件方便學生主動進行網上求職登記。
6、針對需求制定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促進人才網站穩定發展。(區)縣人才網站在發展初期,因信息量、訪問量的制約,有很長時間的免費推廣期,成功推廣后,便需按相關規定制定合適的服務項目和收費策略,進行網上招聘業務收費,逐步實現贏利,有如下一些常用的收費策略:(1)、前期“捆綁”贈送網上招聘服務,短期內聚集人氣,為收費做準備;(2)、(區)縣因資源有限,大型企業太少,中小型企業是發展網上招聘業務的主流,招聘量不大的中小型招聘企業,容易接受按使用量核定收費的模式(如按發布網絡招聘信息的條數、查詢人才的聯系方式個數進行收費);(3)、人才網站成熟后,可發展網絡招聘會員,采取優惠的會員制收費模式,引導招聘需求量大的單位入會,簡化會員單位辦事流程,逐步增加網上招聘企業的入駐率,促進網絡招聘的穩健發展。
2008年9月2日
附:(區)縣網站建設效果調查表
區域 |
所轄(區)縣個數 |
已經建立人才網站 |
未建立人才網站 |
僅有人事信息宣傳功能的站點數 |
有求職招聘功能的站點數 |
未建網站數 |
被大型人才交流機構占用名稱的(區)縣數 |
成都市 |
19 |
4 |
5 |
10 |
10 |
自貢市 |
6 |
1 |
1 |
4 |
4 |
攀枝花市 |
5 |
1 |
1 |
3 |
3 |
瀘州市 |
7 |
2 |
1 |
4 |
4 |
德陽市 |
6 |
2 |
2 |
2 |
2 |
綿陽市 |
9 |
2 |
2 |
5 |
5 |
廣元市 |
7 |
1 |
1 |
5 |
5 |
遂寧市 |
5 |
1 |
1 |
3 |
3 |
內江市 |
5 |
2 |
2 |
1 |
1 |
樂山市 |
11 |
2 |
2 |
7 |
7 |
南充市 |
9 |
3 |
2 |
4 |
4 |
宜賓市 |
10 |
3 |
3 |
4 |
4 |
廣安市 |
5 |
1 |
1 |
3 |
3 |
達州市 |
7 |
2 |
1 |
4 |
4 |
眉山市 |
6 |
1 |
2 |
3 |
3 |
雅安市 |
8 |
2 |
1 |
5 |
5 |
巴中市 |
4 |
1 |
1 |
2 |
2 |
資陽市 |
4 |
2 |
1 |
1 |
1 |
阿壩州 |
13 |
3 |
1 |
9 |
9 |
甘孜州 |
18 |
1 |
1 |
16 |
16 |
涼山州 |
17 |
5 |
2 |
10 |
10 |
合計 |
181 |
42 |
34 |
105 |
105 |
比例 |
23.20% |
18.78% |
58.01% |
58.01% |
經網絡調查顯示,有41.98%建立了網站或網頁,其中僅有人事信息宣傳功能的站點有23.2%,有互動求職招聘功能的網站卻僅占18.78%。